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减缓消融速度 科研团队为达古冰川“盖被子”

来源:制冷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8 2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17日,天气转晴。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达古冰川,来自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和达古冰川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起,将一块块“白色薄膜”,铺设在达古17号冰川之上。这是南京大学研究

8月17日,天气转晴。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达古冰川,来自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和达古冰川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起,将一块块“白色薄膜”,铺设在达古17号冰川之上。这是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基于纳米纺丝技术,制备成功的新型辐射制冷材料。

一年时间减缓消融厚度1.5米

据悉,与传统的冰川保护材料“土工织布”相比,该材料具有全天候的主动制冷能力,日间降温达5℃以上,夜间降温达7℃以上。材料表面高度疏水,不易受污染,不会与冰面粘连,易于回收。此外,材料的形式多变,可根据现场具体施工要求定制。

2021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前往达古17号冰川,开展应用人工措施减缓达古冰川消融试验科考工作。本次考察发现,经过一年时间,“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降低,与未覆盖区域的冰体相比,能够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1.5米。

▲ 科研人员在冰川上铺设新型辐射制冷技术材料

在工作工程中,高太阳光反射率使材料能够尽可能少地吸收太阳光产生的能量,抑制自身的温度上升。同时,较高的中红外发射率,使得材料能够将自身能量通过大气透射窗口源源不断发射出去,最终实现自身降温。在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辐射制冷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全天候高效降温,最高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凉被”采用新型辐射制冷技术

▲ 科研人员在冰川上铺设新型辐射制冷技术材料

▲ 科研人员在达古冰川上铺设新型辐射制冷技术材料

“为了更好地评估冰川保护效果,南京大学科研团队还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对冰川情况进行实时细致的监测,包括对冰层厚度扫描,以及无人机激光雷达对表面形貌扫描等。”张伏说,以此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将有助于实时掌握冰川保护的状况,并且可以随时对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之上,项目还将详细评估实验过程中,辐射制冷材料对环境和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今年8月13日,由达古冰川管理局、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达古冰川动态变化观测与应对学术研讨会”在达古冰川召开。针对达古冰川加速消融的现状,南京大学研发的新型辐射制冷材料及其应用引起关注。会上介绍,辐射制冷技术已在冰川保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南京大学团队在乌鲁木齐天山一号冰川的小面积实验显示,其对冰川消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8月14日就开始做这项工作,要铺设200平方的新材料进行实验。冰川上气候变化大,连续两天下雨还有冰雹影响了进度,今天才正式完成。”8月17日,达古冰川管理局科研处工作人员张伏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覆盖在冰川上的“白色薄膜”,就是南京大学制备成功的新型辐射制冷技术材料。

▲ 科研人员在达古冰川上铺设新型辐射制冷技术材料

钻孔、打桩、盖布、钉稳……8月17日,在海拔4800多米的达古17号冰川上,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作业。

最高降温可达10℃以上

据介绍,曾经的冰川“盖被子”工程,由于“土工织布”等材料选择,在降温幅度、防水、防污等方面,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南京大学的团队将基于新型的辐射制冷技术,优化材料综合性能,进行相关试验。

2018年,达古冰川管理局与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减缓冰川消融研究试验。2020年8月5日,一支20人的小分队登上达古冰川,在冰川上进行了500平方米的“盖被子”试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全球大多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研究发现,过去的50多年时间,达古冰川的面积缩减了7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冰川“被子”迎来升级

为减缓冰川消融速度,从2020年起,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始实验,给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今年,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带来了新的“凉被”,给冰川“盖被子”这项工作,升级到了“2.0”版本。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见习记者 冷宇 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辐射制冷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控材料的光学性能,实现全天候高效制冷。通常,辐射制冷材料具有“高太阳光反射率、高中红外波段发射率”两个光学特性。

文章来源:《制冷技术》 网址: http://www.zhilengjishu.cn/zonghexinwen/2022/0818/426.html



上一篇:家电快讯|董明珠连任ISO国际制冷压缩机分委会
下一篇:边制冷边赚钱的不用电空调,原本可以熄灭重庆

制冷技术投稿 | 制冷技术编辑部| 制冷技术版面费 | 制冷技术论文发表 | 制冷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制冷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